两汉《凛凛岁云暮》·佚名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8 05:18:04366

凛凛岁云暮


作者:佚名

时代:两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凛凛岁云暮 译文


译文
寒冷的岁末,百虫非死即藏,那蝼蛄彻夜鸣叫而悲声不断。
冷风皆已吹得凛冽刺人,遥想那游子居旅外地而无寒衣。
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经商求仕远离家乡。
独宿于长夜漫漫,梦想见到亲爱夫君的容颜。
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梦中见到他依稀还是初来迎娶的样子。
但愿此后长远过着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度此生。
梦中良人归来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同自己亲热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
只恨自己没有鸷鸟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身边。
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着颈子远望寄意,聊以 展开阅读全文 ∨

凛凛岁云暮 创作背景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一般认为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其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至于《凛凛岁云暮》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考证。

凛凛岁云暮 考点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由雪堂至临皋必经之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视明月。顾而乐之,行歌互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之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水神名,相传他溺死于河中,成了河伯)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也,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履瞧岩,蒙茸 披:分开;与“披荆斩棘”的“披”的意义相同。

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 坂:山坡;与“如丸走坂”的“坂”意义相同。

C.攀栖鹘之巢 危:险要的;与“危楼高百尺”的“危”意义不同。

D.今者暮,举网得鱼 薄:迫近;与“日薄西山”的“薄”意义相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两汉《凛凛岁云暮》·佚名原文赏析及考点


3.翻译下列句子。

(1)归而谋诸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苏轼两篇《赤壁赋》所作的比较或赏析,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描绘了木枯石瘦的秋夜江岸及其寥落幽峭的气氛,写出了独自登高引起的悲戚心情。

B.本文最后以白鹤道士的虚幻梦境作结,于空灵奇迹中寄托超尘绝俗的思想。

C.《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以记叙、描写为主,但前者主调旷达乐观;后者略为虚无缥缈。

D.《赤壁赋》句句秋景,语言清丽,犹如画境;《后赤壁赋》句句冬景,深于寄托,寓意渺远。

凛凛岁云暮 考点参考答案


答案:1、C 2、D 3、(1)回家与妇人商量 (2)回来上了船,让船顺流漂荡,听任它停在哪里。4、C
解析:

1.C(“危楼”的“危”是“高楼”之意。) 2.D(跟随,动词,A前一项为“用”后一项为“凭”,B前一项为“但”后一项为“回头”,C前一项为“但”,后一项表修饰)4.C(后者也是旷达乐观的。)

凛凛岁云暮 鉴赏


  此诗凡二十句,支、微韵通押,一韵到底。诗分五节,每节四句,层次分明。

  第一层的四句从时序写起。岁既云暮,百虫非死即藏,故蝼蛄夜鸣而悲。凉风已厉,思妇以己度人,想到了远在他乡的游子(丈夫)无御寒之衣。这四句完全是写实,一无虚笔。凉风之厉,蝼蛄之鸣,皆眼前所闻见之景,而言“率”者,到处皆然也。这儿天冷了,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该感到要过冬了,这是由此及彼。在写作上,诗人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不但突出了寒冷的到来,而且也由此想到远在他乡的漂泊不归的游子(丈夫)。

  然后第二节乃从游子联想到初婚之时,则由今及昔也。“锦衾遗洛浦”是活用洛水宓妃典故,指男女定情结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gs/8567.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