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秀道中》·曾几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8 05:41:39731

苏秀道中


作者:曾几

时代:宋代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苏秀道中 译文


译文
一夜之间,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我在睡梦中惊醒,只觉得浑身舒适,凉气沁人。
我不愁屋子会漏雨,淋湿我的床;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不用再为干旱担心。
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
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的农夫,祈望着丰年,该是多么的高兴。

注释
苏秀:苏,今江苏苏州。秀,秀州,今浙江嘉兴。
苏:指干旱后的稻苗因雨水复苏了。
骄阳:猛烈的阳光。
霖:一连数日的大雨。
梦 展开阅读全文 ∨

苏秀道中 创作背景


  夏秋之交,天大旱,庄稼枯萎。诗人由苏州去嘉兴途中,自七月二十五日起接连下了三天大雨,水稻复苏,旱情解除。诗人怀着欣喜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七律。曾几于高宗绍兴年间曾为浙西提刑,这首诗可能作于浙西任上。

苏秀道中 考点


苏秀道中

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从诗题中可知,全诗的情感主流是喜悦。诗中最能表现喜悦之情的词语是  。请简要说明理由。

(2)颔联皆化用杜甫诗句,由此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3)颈联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诗人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苏秀道中 考点参考答案


(1)“润”字不仅传出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出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2)杜诗本身包蕴了关怀民生疾苦的精神,连带着使这一联也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杜甫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农务村村急)。(3)颈联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苏秀道中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

  首联写喜雨,从晚上下雨写起。“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是鲜明的对比。诗人在闷热的天气中入睡,一觉醒来,白天烈日的余威已被全部扫除,代之以清凉舒适的夜风,原来天下起了大雨。这两句虽然是实事实写,但由原先对气候的不满忽地改变成很满意,细微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喜悦。诗人同时又选了“梦回”这一时刻,来表达自己这份心情,更加显出意外地惊喜———这场雨,诗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gs/8576.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