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是怎样的?(图)

散文社2022-10-10 18:45:50316

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是怎样的?

现如今的中国,一共有大约十四亿人口,但是这个数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到未来会变化,从古代到现代也是在变化的。我们知道,最开始我们的祖先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而一个部落不等同于我们现在的一个国家,尤其是人口,一个部落的人口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是究竟是如何从这样非常少的部落,发展成为现如今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的呢?

有关: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是怎样的?(图)  第1张

关于中国历代人口统计的数据,全部来源史料记载和专家的估算。但史料记载很难说有多准确,因为官方的统计数字,仅限于官府实际掌控的人口数(税赋人口,而且长期以家庭为单位)。

而更可怕的是官方掌控人口的多少,取决于政府统治的有效程度。吏治严谨时期,数据会准确一些,而中央政权暗弱,地方豪族便会掌控大量非户籍人口(不缴纳官税),这些人口变成了“隐户”,不在官方统计数据内。

所以,这个问题谁都只能说个大概范畴,没法精确到很小的数量级。

我的回答是基于赵文林、谢淑君两先生的《中国人口史》、葛剑雄先生的《中国人口发展史》、蓝勇先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等资料而来,如果和您的观感不同,大家只能求同存异了。

据甲骨文记载,商、周时期中国王朝便开始进行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当然了那时候全中国的面积也没多大,这种被史料称之为“登人”或“登众”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征兵和征税。

有关: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是怎样的?(图)  第2张

《尚书·多士》 篇说:“惟殷先人,有严有典”。

等到西周时期,最初版本的人口普查和登记制度已经出现。

《周礼·秋官·司民》 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

元朝人马端临曾在《文献通考》中记载,夏朝时已经有人口1250余万人,西周成王时期有人口1375万余人,但这份史料距离夏和周时间跨度太大,而且属于孤证,很难说有多准确。

综合各种零散的史料记载,到战国后期,整个中国地区的人口基数大概是在2千万~3千万之间。

秦朝建立后,户籍登记制度也日趋完善,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

估算其国家人口应该稳定站在3000万以上了,但随之而来的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让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幅降低,估算至少损失了全国人口的三到四成。

《史记》载:“至汉祖定天下,民之死伤,亦数百万,是以平城之卒,不过三十万,方之六国,五损其二”

以至于刘邦憋得没招了,想出了“征收生育税”的办法。女子育龄(15岁以上)如果不婚配,年赋税120钱。

有关: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是怎样的?(图)  第3张

这个办法还是挺见效的,70多年后(前202年—前129年),汉朝的人口便从高祖时期的约1600万人飙升到3600万。

之后随着汉武帝的大规模用兵和征税,汉朝的人口数量开始停滞和下降,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只有3200万。

好在之后的昭宣中兴又让形势得到扭转,到汉平帝元始二年时(2年),人口数量涨至5700万人以上。

但新莽时期的全国性动乱和绿林赤眉起义打击,等到东汉光武帝时,估计全国人口跌落到只剩2800万人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在西汉、东汉衔接的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全国人口损失了接近51%。

有关: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是怎样的?(图)  第4张

随后,东汉人口一直处于波动上升的曲线中,至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人口已经稳定站在五千万以上,达到了5648万余人。(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随之而来的三国演义大家都很清楚了,中原地区杀得赤地千里,白骨露野,根据《三国志》、《晋书》、《通典》等史料记载,估算魏蜀吴三国的人口大概为:

魏国440万人左右、蜀国94万人、吴国230万人。

其中,蜀国九十多万人带甲之士就达到了十万人以上。这其实便可以说明,诸葛亮为什么要着急忙慌的六出祁山伐魏,因为这些百战老兵耗光了,蜀国更没机会了。

等到三国归晋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人口不过1600多万人。

紧随而来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和南北朝,让中国人口剧烈波动,估算人口最少时不会超过1000万人,但其中有大量逃散的户口不在统计之列。

隋朝建立后,全国人口再次迅速回升,至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人口数量达到了4600万人。这里面除了人口自然恢复外,还有一部分是逃散人口重归官方统计的原因。

有关: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是怎样的?(图)  第5张

但隋末动乱让人口基数再次大幅跌落,不过短短九年,至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赋税人口居然从隋炀帝时期的890万户,跌落至180万户,大概不到一千万人。

所以,李世民才会被逼着在渭水河边与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聊天,史称“渭水之盟”。因为,唐朝当时的军事实力实在是打不过东突厥。

不过随着,唐初“贞观之治”、高宗、武后朝的延续以及“开元盛世”的辉煌,唐朝人口迅速膨胀,达到了中国人口基数的第一个巅峰。

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户籍人口到达了89万户,5300万人。不过,当时的史学家杜佑就承认有巨量人口被瞒报、少报,当时唐朝户口数量至少有“一千三百万户到一千四百万户”。

《通典》:“所在隐漏之甚也……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也就是说,按照杜佑的估算,唐朝当时至少有6900至7500万人。冻国栋先生则估计,如果再算上唐朝城市的流动人口、边疆城傍制度归附的少数民族部众,唐朝全部人口数量估计要到8000万以上的数量级。(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2卷)

紧接着,短短七年的安史之乱,将整个黄河流域,唐朝最富庶的地区彻底打烂,也让唐朝户口数量暴跌了2500万人以上。。

但需要注意一点,之后唐朝的人口统计凌乱不堪,大量割据地区不在上报户口数量,因此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的统计数据,唐朝只有不到1700万人。

有关: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是怎样的?(图)  第6张

但这个数据是不准确的,因为上报州的数量只有169个,不到安史之乱前的一半。

而且,黄河流域的动乱让大量人口南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衣冠南渡”,大量人口的涌入使江南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

据统计,安史之乱前后,唐朝人口的布局从华北占据75%,华南占据25%,变成了唐亡时,南北人口各半。其中,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苏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广州增加75%。

急速膨胀的江南经济,不但承托了中晚唐绝大部分赋税,也让唐朝在历经安史之乱的创口后,又摇摇晃晃的走了一百五十多年。

这就是很多人疑惑的,唐朝在所谓“都城六失、天子九逃”后,怎么还能支撑得住?

因为,肃宗时期第五琦颁布的“盐铁专营”和德宗时期杨炎的“两税法”改革,保证了唐朝的国家经济始终没有崩溃。

第五琦是个人名,别以为这兄弟姓“第”名“五琦”,他姓“第五”同宗名人还有“第五伦、第五访、第五种”。这是个很怪的姓,在唐朝从“第一”到“第八”都有人姓。

由此可见,张巡以全城死节的代价苦守睢阳,死死挡住叛军南下江南的脚步,实际上是在给整个唐朝续命。

可笑的是现在居然还有人,以其吃人肉斥其为“禽兽”,真不知到底谁才是“禽兽”!

有关: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是怎样的?(图)  第7张

我们回来接着说人口,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 ,唐朝有据可查的人口数量大概在3300万左右,不过之前已经说了,这个数据不会很准确。

之后黄巢之乱,不过九年间,大约造成了800万人以上的死亡。随后又是五代十国的动乱周期,这时候的史料户籍数据很难说有多少可靠性,因此这期间人口数量也是众说纷纭。

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北宋已经灭亡了北汉,开始呈现大一统的模样,因此《宋史》、《宋会要》、《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也开始详细记载宋朝的人口数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宋朝的统计数据是以户为单位,结合成年男性数(人丁数)。这也是国家政权感觉能用的上的人口数量,女的他们觉得用不上,不需要统计。

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北宋户籍数据为二千零二十六万户,男丁4500多万人,以此估算宋朝人口肯定已经超过一亿了。

等到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户口数量膨胀到2200万户以上,估算实际人口应该达到了一亿三千万以上。

但随着蒙古人南下,中原人口再次狂跌,1234年蒙古灭金,估算长江以北的人口,只剩金朝统治期间的不到20%,大约在一千万人左右。

有关: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是怎样的?(图)  第8张

1279年,元军全部占领四川后,所余户口数量仅剩70多万人,只有入侵前的2.38%。

《九贤祠记》记载:“蒙古军制,军所至,但有发一矢相格者,必尽屠之。”

但需要注意的是,蒙古人屠城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和四川地区。进入江南后,估计是因为全杀了就没人交税了,屠城的比率降低的很多。

不管怎样,在蒙古人南下的过程中,中国人口数量迅速走低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些网文传言,蒙古人杀了一亿汉族显然是夸大其词了,因为要按这个数据推算,整个中国基本就没人了。

到了元代中后期,虽然国家治理的烂七八糟,但至少在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1307年)到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20年—1370年)至正初年(1340年)几十年间,日子还能凑合过。

所以,这期间元朝的户口数量一直处于增长之中,估算人口数量大约恢复到了八千五百万左右的数量级(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有关: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是怎样的?(图)  第9张

随后,在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元朝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和灾荒,诱发了红巾军起义,中国人口再度狂跌。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据《明史》和《明实录》的记载,户籍人数只剩不到六千万人,换句话说又有至少两千五百万人死于非命。

随后,关于有明一代人口的数量,专家们的估算差距极大,从最少的六千万(易中天),到最多的接近两亿(葛剑雄、曹树基),相差可谓天差地别。

但到了康熙初年,随着社会生活的稳定,中国人口再次过亿基本是定论了,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中国人口已经上升到一亿五千多万。

随后,中国人口持续膨胀,虽然期间经过了太平天国、捻军及甘陕回乱,大约损失了八千万左右的人口。但到了宣统二年(1911)中国人口依旧膨胀到了四亿三千多万的数量级。

1912年清帝退位,进入了民国时期。后面的就不好说了,我放两张图大家自己看,从人口增长的速率和死亡率来分析,民国时期是不是某些学者嘴里的“黄金时代”。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ls/34992.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