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麦克级核潜艇为什么沉没(图)

散文社2022-10-22 22:59:03255

麦克级核潜艇为什么沉没

1989年2月28日,一艘潜艇在在北极圈以北180海里的悬崖峭壁间的狭窄海湾中航行。它就是被称为苏联新一代核动力攻击潜艇先驱的“共青团员”号,是当时苏联最新,最先进的核动力潜水艇。这次行动的任务是监测北约在挪威水域的海军军事演习。这艘潜艇属于前苏联的第三代核潜艇,在西方被称之为“麦克”级。

探讨:麦克级核潜艇为什么沉没(图)  第1张

该潜艇于1978年4月22日正式开工制造,1983年5月9日下水。同年10月20日,试验完成并交付海军。1984年8月1日被编入北方舰队潜艇舰队第一支队。1984年8月至1988年7月,他进行了试验性作战,参加了一系列海军训练演习和自主远程航行,最终于1988年9月13日从试验潜艇型转为现役,成为一线作战潜艇,这在苏联潜艇史上尚属首次。

同年被评为优秀船艇,授予“共青团员” 号艇名。艇长117.5M,宽10.7M,吃水8M,标准排水量5700-5880吨,水下满载排水量8500吨。艇首装有6个直径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可发射RK - 55和“飑”型导弹及60M型声自导鱼雷。6枚导弹和10枚鱼雷存放在船舱的储存架上。配备气动液压式发射系统,允许船只在任何潜水深度进行发射,也可在高速下进行发射。

探讨:麦克级核潜艇为什么沉没(图)  第2张

在出发前的例行检查中,发现移动式氧气控制阀存在严重隐患,维修工作迫在眉睫。然而,由于出发时间紧迫,修理工作不得不推迟,决定潜艇返回基地后再维修。1989年4月7日星期五,共青团员在海上航线了39天,将近一半的巡航任务完成。潜艇状况良好。它们位于挪威海岸以北约280英里水下500英尺处,一边航行一边聆听。11时03分,指挥中心响起了急促的警铃。仪器上的读数清楚地显示,潜艇后部7号舱内的温度已经超过了160华氏度——这意味着那里发生了火灾。包括耶维吉尼-瓦尼船长在内的军官立即赶到中央控制室,命令全船处于戒备状态,封锁船舱之间的船壁,以减缓火势蔓延。

大火很快威胁到六号船舱。“报告!”突然,话筒里传来惊恐的叫声:“右涡轮发动机的液压装置泄漏了,变成了喷火器。我,我要窒息了。”瓦宁上校和另一名机组人员遇难心里都很震惊。但他没有退缩。时间紧迫,他立即组织全船采取紧急防御措施。几分钟后,火势变得更加凶猛。在指挥中心,仪表板和配电盘上的火花飞了进来。指挥中心对面的船舱里的火情也时有出现。总是有酝酿新的火灾的危险。在密封的船舱里。

探讨:麦克级核潜艇为什么沉没(图)  第3张

上午11点16分,共青团号的长背露出海面。一份加密的遇险电报立即被发送到位于斯维尔摩斯克的苏联北海舰队总部,但没有得到回复。与此同时,海军的军事规定也阻止了瓦宁上校使用国际紧急频率发送SOS信号。舰队收到了求救信号,但由于天气或潜艇上的天线干扰,可能无法确定船只的身份和位置。潜艇就像死一般的漂浮在咆哮的海面上。

燃烧的机舱内的强大压力迫使难闻的烟雾进入破裂的中央呼吸系统。扎耶茨立即向船长报告了情况。万恩上校立即命令所有人员摘下口罩,打开便携式呼吸器。然而,有人没有回复。几名救援人员迅速穿过烟雾弥漫的走廊,开始寻找他们。在5号船舱里,吸引他们眼球的是只有恐怖片里才有的可怕场景。一个大火球突然爆炸,同时击中了七名水手。

探讨:麦克级核潜艇为什么沉没(图)  第4张

18点20分。“厄拉克塞”号最终到达事故现场,幸存者被救出并送上“金罗夫”号巡洋舰,随后被运回摩尔曼斯克进行紧急救治。机上69人中,只有27人幸存。

共青团号的沉没让当时苏联当局十分的震惊,为了调查事故原因,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政府调查委员会,由科技界、工业部门和海军权威专家组成的8个专业小组组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在和平号深水探测器的帮助下,潜艇沉入1580米深的海底被反复探测,但失事的确切原因始终没有找到。最后,调查于1998年1月26日中止。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ls/44894.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