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白公堤和白居易什么关系(图)

散文社2022-10-18 01:00:50258

白公堤和白居易什么关系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上学时期也都有学过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无可替代,不过白居易的贡献并非全部体现在文学上,他为官时期也有为百姓做出过造福之事。今天就打算跟各位讲讲,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下修建的白沙堤,此举算是帮了百姓一个大忙。除了白居易,范仲淹、苏轼也都有类似的贡献,那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分享:白公堤和白居易什么关系(图)  第1张

1、修筑白公堤增加水容量

据史载,白居易822年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任期间,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堤坝建成后,他亲自写下《钱塘湖石记》一文,刻成石碑立在湖边,指导当地人蓄水排洪。此外,白居易还组织老百姓疏浚唐代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杭州人民十分感谢白居易,他调任后,将他所修堤坝称为白公堤,亲切地称他为“白舍人”,有的人画了他的像供在家里,有的人抄写他的诗贴在墙上。

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不少有关他的故事。

某天他在湖上观赏风景,看到湖南岸的一处湖面上,有人在挑土填湖建造亭台楼阁。白居易经过调查落实后把当事人传来说道:西湖是大家的,你一个人不能私自占用!现在罚你开湖田一百亩。当事者只好雇人,挖了一百亩湖田作为补偿。

某天白居易从灵隐道上散步回来,看见有人砍了两株树背回家当柴烧。白居易当即对那人说:山上的树如被砍光,泥沙就会流到西湖里去!罚你补种十株树!那人只好到山上去如数补种。从此,再没有人敢占湖造屋、上山砍树了。

分享:白公堤和白居易什么关系(图)  第2张

白居易有次从孤山寺扶醉归来,在堤上走着走着不觉诗兴勃勃,当即吟成一首七律《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我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辰光恰好有个老婆婆拄着拐杖,也在堤坝上看风景。白居易乘着酒兴,把诗念给老婆婆听。老婆婆听后说:这诗好啊!不过白沙堤不只你一个人所爱,我们杭州人都爱耶。你不如把“我”字改成“最”字,这样就吟出大家的心思了。

白居易一听喜得跳起来,连连说:老婆婆,你改得好,谢谢你。后来老婆婆打听到这人是白居易,逢人就讲:白居易的诗,我也改过,而且还谢我哩!一时杭州人传为美谈。

三年后白居易调回京师。旅途中白居易在浙江边境换船前行,杭州来的船回去。他恋恋不舍西湖,提笔在纸上写了一首诗,托杭州船老大带回去贴在西湖断桥亭上: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须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分享:白公堤和白居易什么关系(图)  第3张

2、范仲淹修筑捍海堤堰

出生于贫穷家庭的范中淹从小勤学苦读,少年时的他每天只熬一碗稀粥,将凉后凝成一块的粥分成四份,早晚拌几根腌菜,各吃两份,吃完继续埋头苦读。这“断齑画粥”的佳话流传至今。功夫不负有心人,1015年27岁的范中淹一举考中进士。刚过而立之年,调任泰州西溪(今东台)盐仓监。

在范中淹那个年代,唐大历元年(766年)筑建的从楚州高湾至扬州海陵县142公里长的捍海常丰堰,虽经宋代开宝年间增修,因年代久远逐渐倒塌。范仲淹满怀“有益天下之心”上书泰州知州张纶,建议急速重新修复,奏请朝廷批准后,由范仲淹负责修复工程。

天圣二年(1024),范仲淹征集兵夫四万余人开工,时值隆冬,风雪交加,大海潮汹涌拍岸而来,一些兵夫惊慌失措四处逃散,陷入泥泞中淹闷死了二百余人。由于出了大事故,朝廷决定暂行停工,派淮南转运使胡令仪到泰州查勘实情。胡令仪系河南开封人,曾任如皋县令,深知古捍海堰年久失修,使农田、盐灶和百姓生命财产难以保障的问题,于是与张纶联名上奏朝廷说明,后获准继续开工。

天圣四年(1026),范仲淹的母亲谢氏去世,范仲淹离任回籍守丧。其间范仲淹屡次给张纶写信,请张纶无论如何要将捍海堰修成,并表示若有事故,朝廷追究,他愿一人独担其咎。

天圣五年(1027),张纶负责工程指挥,终将捍海堰修成。前后历时四载。堰长约71公里,堰基宽10米,高5米、顶宽3.3米。堰成后受益显著,据史载,“来洪水不得伤害盐业,挡潮水不得伤害庄稼”。外出逃荒的两千余民户回归家乡,百姓得以安其生,农业和盐业均受其利。

当时虽为主持完成工程的张纶立了生祠,但后人仍未忘记首倡和实际促成者范仲淹。明代以后,人们即将阜宁至吕四的海堤统称为范公堤。明嘉靖七年(1528年),海安在西寺为其建范文正公祠。清代乾隆十九年进士、西场仲鹤庆诗赞范仲淹:茫茫潮汐中,矶矶沙堤起。智勇敌洪涛,胼胝生赤子。西塍发稻花,东火煎海水。海水有时枯,公恩何日已。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范公堤现在虽失去其捍海功能,但范公堤、范仲淹及他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分享:白公堤和白居易什么关系(图)  第4张

3、葑泥构筑苏公堤

苏轼的一生,与杭州颇有缘分,入仕后因在朝中一直受到压制,1071年他主动请求离开京师,不久被调任杭州通判,相当于知府的副手。虽然官职小,但天高皇帝远,远离了纷争不断的朝廷,他感到轻松自在。1089年,苏轼因看不惯旧党的作法,再度遭到排挤,和当年一样。被贬的第一站仍是杭州,任知州。

已年届五十有三的苏轼,虽然心情郁闷,但没有得过且过混日子,依然勤政谋政,十分关注当地老百姓反应强烈的西湖淤塞问题。经过周密的规划,他组织了十万民工疏浚西湖。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作为标志,用挖出的湖中葑泥筑了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那三塔就是如今的“三潭印月”,那长堤就是如今的“苏公堤”,也称“苏堤”。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

苏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漫步在堤上,雀鸟和鸣,意境动人,四季景色各异,故称之为“苏堤春晓”。苏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六座桥,杭州人将这六座桥俗称为“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歌谣。解放后六桥重新加固并拓宽,桥栏杆全部采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图案,保持古桥原有风貌。

文末感言:白居易、范中淹、苏轼三位人中龙凤,尽管仕途坎坷,为官一任努力造福一方的精神,值得历代后人学习。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ls/40913.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