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黄巢起义军能够横扫大半个唐朝,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图)

散文社2022-08-04 16:32:20232

黄巢起义军能够横扫大半个唐朝,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

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最终,都经历过农民起义,唐朝末年就爆发了黄巢起义,是由黄巢领导的民变,而且黄巢起义势力不容小觑,能够横扫大半个唐朝,导致唐朝国力大衰,最终也距离灭亡不远了。不过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了,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而黄巢起义如此声势浩大,而且势不可挡,又是什么原因使然?黄巢起义的崛起和衰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了解:黄巢起义军能够横扫大半个唐朝,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图)  第1张

1、巢起义军为何能横扫大半个唐朝

黄巢起义始于乾符五年(878年),结束于中和四年(884年),由于黄巢前期曾经与王仙芝合作,也可以看作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所以也被统称为“王仙芝黄巢起义”,这次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波及范围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

黄巢的军队,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并且一度占领了唐朝京师长安,草创了自己的政权,从而严重的动摇了唐朝的统治,给衰弱不堪的唐朝一击重击,从而导致晚唐直接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从表面上看,黄巢和他的军队几乎打遍了中国,如此惊人的战绩,似乎自然而然的应该归功于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部下的英勇作战,但实际上,黄巢之所以能纵横大半个中国,主要是因为彼时的大唐朝廷已经被整个官僚阶层给抛弃了!

假如身处大唐官僚的位置,不难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首先,朝政极度混乱、皇帝昏庸无能,文武官员,都不可能得到朝廷公平的对待。给官员们留下最鲜明、最深刻印象的乃是对成功镇压了庞勋兵变的义成节度使康承训的处置。

咸通六年(865年),唐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泗地区募兵两千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八百人戍守桂林,约定三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一再食言背约,戍兵在桂林防守六年,仍无还乡希望。戍兵苦于兵役,群情激愤,公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首起兵,哗变北还。庞勋率领数百人,历尽艰苦,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到达并攻陷徐州,随后获得周边百姓的支持,声势日渐浩大。

了解:黄巢起义军能够横扫大半个唐朝,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图)  第2张

咸通九年,朝廷委任康承训为义成军节度使、徐泗行营都招讨使,镇压庞勋起义军。次年,康承训集结大军,又从吐谷浑、鞑靼、契丹和沙陀等部落招募大量精锐骑兵,然后以沙陀军为前锋,击败哗变军队,攻杀庞勋。

作为唐军统帅的康承训,虽然因功劳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领宰相衔,可很快被朝廷以作战不力等罪名贬官,流放到偏远的岭南——立下大功的将领却遭受到这种待遇,如何能让官员们保持忠诚?

于是乎,在镇压黄巢起义的几个关键节点上,唐朝的官员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有限度攻击和自保,而非全力以赴。例如,黄巢军从广东一路北上,在荆门被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率军击溃,黄巢的部众被杀死俘虏大半,包括黄巢在内的残部溃散而去。有人建议刘巨容乘胜追击,将黄巢军彻底歼灭,他说:“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冀后福。”

刘巨容的话可谓简单粗暴,表明了地方实力派的鲜明立场:假如解决了黄巢,自己不可避免的成为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反之,如果黄巢坐大将唐朝灭亡,凭借手中的地盘和军队,既可割据称雄,也能以此为条件,加入新王朝换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其次,唐朝的统治已经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黄巢起义前后,民变、起义和军队哗变此起彼伏,愈演愈烈,而负责镇压的官军则大部分不堪使用,少部分忠于王朝军队只能疲于奔命,以至于朝廷不得不下诏,命各地的刺史、观察使就地招募训练士卒,同时要求所有的村庄都有自备弓箭、刀枪和鼓板来防备盗贼。

百姓缴纳赋税、服兵役劳役,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安全,乃是两者之间的契约,可彼时的朝廷,显然是违背了契约,变相承认在盗贼的普遍威胁之下无能为力,法律、秩序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在基层自然只能面对解体和崩溃的局面——你既然保障不了我的安全,为何还要继续缴税纳粮?

综上所述,彼时的大唐王朝在官僚阶层眼中,已经是病入膏肓,于是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将其“杀生”,即认为王朝已经灭亡了!

了解:黄巢起义军能够横扫大半个唐朝,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图)  第3张

2、黄巢起义为何会失败

黄巢本人的起义目标不坚定。

黄巢出身于盐商之家,在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之后,他所代表的利益也自然就是当时社会下层的地主阶级的利益,由于所代表的阶级眼界有限,因此后来黄巢在率领起义军起义的过程中,随着自己所掌握的权力和统治的范围不断扩大,他的起义目标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动。在起义之前,黄巢曾经参加过唐朝地科举制度,当时他的目标也只是想要入朝做官,但是他科举考试却失败了,因此在起义之后,唐朝为了更好地瓦解和拉拢起义军的势力,给当时起义军的领袖王仙芝赐予官职,却并没有给黄巢赐官的时候,黄巢自然产生不满,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僖宗纪》中评价黄巢反对王仙芝接受唐朝的赐官是因为“黄巢以官不及己而怒” 。

后来黄巢率领着起义军包围住唐朝所统治的广州地区的时候,黄巢曾经多次向唐朝提出自己想要担任国家官员的愿望,但是却被唐朝的统治集团多次的决绝了,而黄巢却依旧在广州地区等待朝廷给他赐官。所以说,当时黄巢之所以领导起义军起义,只是因为自己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官员的方式失败,因此他想要通过起义的方式来成为国家的官员,根据的目标并不是反对当时唐朝的残暴统治,也许当时黄巢通过科举考试成功的进入了仕途,或许后来黄巢就不会成为黄巢起义的领导者。

在黄巢一直没有接到唐朝给他的官职任命之后,他最初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于是他就开始转变自己的目标,想要自己建立政权,因此他就率领起义军攻破了长安,自己建立了政权。

通过黄巢不断发生变动的斗争目标可以看出,黄巢受到自身阶级的限制 ,所指定的目标都是比较短浅的。在当时战争状况如此激烈的情况之下,如果不能坚定着一个目标持续地前进,那么军队是很难成功地长久地存在地,黄巢起义最终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

黄巢性格过于张扬和重义气。

黄巢的家族是以贩卖私盐为生的,由于贩卖私盐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事情,因此黄巢在贩卖私盐的时候,需要经常躲避唐朝官员的检查和打压,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抢劫等突发的情况,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黄巢,对于各种突发状况和混乱局面的出现得心应手,他经常广泛地结交各种朋友,拓展自己地势力范围,从而保证自己贩卖私盐的通畅。同时,根据欧阳修和宋祁等人在《新唐书·黄巢传》中的记载,黄巢本人还“巢喜乱”、“喜养亡命”。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黄巢逐渐形成了一种十分张扬的性格,并且十分看重朋友之间的义气。

虽然黄巢这样的性格对于他在进行贩卖私盐过程中有着十分有利的帮助,但是要成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这种性格显然是十分不合适的。过于张扬使得黄巢成为唐朝各个藩镇国家都惧怕的势力,因此他们开始联合起来攻打黄巢。同时过于重义气的他,因为自己的先锋大将孟楷在率领军队攻打陈州被杀害之后,他十分心痛,不顾国家的整体安危,直接率领自己的军队攻打陈三百多天,如此意气用事,自然为其它的国家和势力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失去了最为宝贵的战机,最终黄巢也只能兵败于准备充分的其它势力之下。

了解:黄巢起义军能够横扫大半个唐朝,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图)  第4张

黄巢制定军事策略的失误。

黄巢在起义过程中最大的一项战略失误就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对于起义军经过千辛万苦所攻占下来的城池,并没有派兵进行驻守,也并没有安排官员来对此进行管理,因此这种使得后来唐朝军队再次反攻的时候,能够毫无阻力的直接进攻到黄巢的主力军队当中。

虽然前期这种作战策略对于各方面势力较为薄弱的黄巢起义军来说发挥出来十分明显的作用和效果,但是这种近似于流寇的作战方式,在后期是无法实现建立统一天下的目标的,所以黄巢的起义军在后期无力抵抗唐朝的军队,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对于军队的管理方面不够严格。

黄巢率领的起义军在最开始的纪律是比较严格的,根据刘昫在《旧唐书·僖宗纪》中记载,当时黄巢要求军队“自淮已北、整众而行、不剽财货”,在占领唐朝的东都洛阳之后,黄巢所率领的起义军也并灭有对于百姓进行奸杀抢掠,在他们在洛阳整顿好队伍离去之后,洛阳的百姓和城市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由此可见当时黄巢对于军队的管理还是十分严明的。

但是到了黄巢带领起义军攻占长安之后,黄巢对于军队却逐渐放松下来,因为黄巢一直对于富商和唐朝的皇室人员一直十分的痛恨,而长安又是这些富商和皇亲国戚的主要居住地,因此黄巢就开始纵容起义军对于长安之中的权贵和富商们进行抢掠,虽然黄巢也给他们限定了抢掠的范围和程度,但是这种行为对于一个纪律严明的军队建设来说无疑是起到了一个反向的引导作用,助长了士兵当中流寇注意的兴起,对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来说十分不利的。

同时,黄巢在成功的攻破长安,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政权之后,对于自己的军队产生了极大的自信心,使得他过于膨胀,没有对于自己的军事实力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产生了轻视敌人的意识。同时黄巢的重心已经由作战转移到了成为最高统治者之上,由此使得他对于军事战略指挥方面的关心逐渐减少。在黄巢这种思想的带领之下,当时起义军中的许多将领同样也是轻视敌人,骄傲自满,然而“骄兵必败”,最终起义军中了敌人的埋伏,许多的起义军因此丧命。

缺乏起义的大环境力量的支持。

我国古代社会中,农民起义也是经常出现,但是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农民起义相对来说还是较少的。从众多的农民起义的成功之中我们可以知道,农民起义要想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大环境力量的支持,只有有了强大的力量,起义才能够获得成功。

黄巢起义的时候,虽然当时统治集团的统治十分腐败,引发了农民们的不满,但是当时唐朝的统治损害的只是普通的农民的利益,并没有损害到当时地主阶层的利益,也没有威胁到朝廷中的官员和豪强们的利益,因此这两部分人就不存在反对唐王朝统治的理由。但是黄巢起义之后,将起义的斗争矛盾直接的指向了唐朝的地主豪强们,这无异于直接的将能够帮助起义军与唐王朝进行对抗的重要势力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这样的情况下,不但使得起义军自身陷入到的孤立无援的境地,同时却还为唐王朝的军队增添了强有力合作力量,失去了足够的力量支持,黄巢的起义军自然很难能够获得成功,只能面临失败。

黄巢起义在起义的过程当中,势力是十分强大,在于唐朝军队的几次作战中,起义军都能获得胜利,不断地攻占唐朝地诸多城池和领地,甚至将统治者赶出了长安,由此可见,当时的黄巢起义军是完全有能力获得成功的。但是由于黄巢本人的领导失误,加上当时社会环境并没有为起义军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这场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了。

了解:黄巢起义军能够横扫大半个唐朝,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图)  第5张

3、黄巢起义后续和评价

黄巢死后,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号“浪荡军”。昭宗天复初年,进攻湖南时,为湘阴土豪邓进思所伏杀。至此唐末农民起义结束。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武宁节度使时溥献上黄巢首级与黄巢姬妾二三十人。“僖宗问‘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临刑前,执法人员可怜这些妇女,让她们喝醉后再执刑,女孩们边哭边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独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从容就死。黄巢起义失败后,唐朝又勉强维持了二十三年统治。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受禅,建国号为梁。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黄巢传》载:“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下》:“楷击陈州败死,巢自围之,略邓、许、孟、洛,东入徐、衮数十州。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巢益怒,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黄巢围陈州几三百日……”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ls/15319.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