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大禹为什么要镇压赤尻马猴?(图)

散文社2022-10-15 06:57:24232

大禹为什么要镇压赤尻马猴?

赤尻马猴应该很多人听说过,就是如来在解释混世四猴的时候,说到的一种猴子,虽然在《西游记》里面并没有出现过,但是却一直都流传着有关赤尻马猴的一些传说。相传,赤尻马猴在大禹治水的时候,被大禹镇压在龟山之下,一直都没有被放出来,这是为何?赤尻马猴是做了些什么吗,为何要这样将他镇压?赤尻马猴究竟是有多厉害呢?

看一下:大禹为什么要镇压赤尻马猴?(图)  第1张

1.赤尻马猴简介

赤尻(kāo)马猴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提到的四大灵猴之一,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赤尻马猴并不是特指一只猴子,花果山四健将中的马流二元帅就是赤尻马猴。

《西游记》第三回中,花果山中的四只老猴——两只赤尻马猴和两只通臂猿猴,指引美猴王去傲来国弄来兵器以供群猴操练,后被封为四健将——两只赤尻马猴唤作马、流二元帅,两只通臂猿猴唤作崩巴二将军。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中,如来曾提到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jiù),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有说法称赤尻马猴即无支祁,但这种说法既无来源,也无根据。

“无支奇”。亦作“无支祈”。 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淮水水怪名。 由来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无支祁以控水闻名,赤尻马猴的能力则是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二者甚至不属于同一亚种(无支祁是猿猴)。

看一下:大禹为什么要镇压赤尻马猴?(图)  第2张

2.赤尻马猴为什么被大禹镇压

赤尻马猴也是懂得变化之术,只能说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厉害,但是也有两把刷子。重要的是他力大无穷,一人能抵挡住9条龙的力量,龙在神话中可是了不得,力量是很神圣的。最最重要的还有一个,那就是善于控制水。

赤尻马猴的控水能力可以说比得上水神共工,也可以这样说吧,连水神都不能说在控制水的方面能胜得过赤尻马猴。也正因为此,赤尻马猴在民间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水怪,有的地方也叫水猴子、无支祁。

水猴子这个称呼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传说在大禹治水的时候,水一直不畅通,后来大禹发现在水中有水猴子,是这个水猴子在水里作怪。这个水猴子力大无比,特别是在水里。

后来经过天摇地动的激战,拿下了水猴子,把他镇压在了淮阴的龟山脚下,从此再无水患,这样使得淮河之水能够顺利的流入了大海。

看一下:大禹为什么要镇压赤尻马猴?(图)  第3张

3.太平广记记载的赤尻马猴

唐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

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

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悚,不知其由。

尔时,(“时”原在“者”字下,据明抄本移上。)乃渔者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蕳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夕焉。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

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无支祁

君庐。入灵洞,探仙书,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蠹毁,不能解。公佐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夔龙土伯拥川,天老肃兵,功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授命羹龙,桐柏等山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祆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战(一作戟)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ls/38667.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