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鲁山山行》·梅尧臣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8 02:34:401261

鲁山山行


作者:梅尧臣

时代:宋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鲁山山行 译文


译文
绵延的鲁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奇峻的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
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山林空荡寂静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
在这重峦叠嶂之中会有人家居住吗?只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è):心满意足。
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鲁山山行 创作背景


  诗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当时作者三十九岁。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鲁山山行 考点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小题1】“适”、“何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小题2】“好峰随处改”中的“改”能改为“有”吗?请说明理由。(3分)

鲁山山行 考点参考答案



【小题1】适,恰好。何许,何处,哪里。(写出一个意思即可得2分。)
【小题2】共3分。不能(1分)。“有”体现的是静态(1分),“改”体现的是动态的画面,正切合题目山行的意思(1分)。(“改”字能突出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1分),表现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1分),而“有”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首诗歌的意思为: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所以,“适”的意思为“恰好”;“何许”的意思为“哪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意思的能力。
点评:理解诗歌的意思,要抓住一些关键的意象,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揣摩诗句或者字词的意思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第二联写山行,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字析句的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鲁山山行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山路崎岖,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

  首联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gs/8502.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