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9 06:20:40412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时代:唐代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译文


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直跟随着我归来。
回头望下山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偶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孩童急忙出来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中的幽深小径,树枝上下垂的藤蔓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歌声随风而入松林,一曲唱罢已是星光稀微。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欣愉悦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注释
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
过:拜访。
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
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
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
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
行衣:行人的衣服。
挥:举杯。
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河星:一作“星河”。
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机:世俗的心机。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时期。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此诗作于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春,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考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

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D.

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

(2)

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考点参考答案


答案:1.B;
解析:

(1)

“心生苍茫寥廓之感”是对“苍苍”的误解,根据情境可知,此处“苍苍”应该是对日暮时分作者所见色彩的描述

(2)

唐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原文赏析及考点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鉴赏


  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全诗都用赋体写成,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gs/8797.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