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什么不灭蜀国(图)

散文社2022-08-08 12:30:29273

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什么不灭蜀国

在三国时期蜀汉针对东吴的夷陵之战中,其实刘备是先胜后败,将多年积攒下来的军事实力在此战当中付之一炬。当时的动物挟大胜之威,在刘备的后面是穷追猛打。但是始终也没有灭掉蜀汉,最终止步在了白帝城。那么东吴为何无法灭掉蜀汉呢?而这主要由以下三大原因所造成的。

探究: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什么不灭蜀国(图)  第1张

1、东吴没有同时应对蜀魏的能力。

其实,东吴不能吞并蜀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实力不足。三国时期,除了曹魏一家独大,蜀汉和东吴都没有独自抵抗其他两国的实力。蜀汉之所以遭到多次惨败,主要是因为他要独自面对曹魏和东吴的联盟。本身实力不足的蜀汉,再遭到两国的夹攻,自然抵挡不住。

在夷陵之战后,东吴也遭遇了蜀汉的状况。它虽然打败了蜀军,也有趁势灭亡蜀汉的形势,却因为实力不足无法利用。这是因为随着夷陵之战的胜利,东吴与曹魏的关系急剧恶化。曹丕要求东吴彻底臣服于自己,不再给孙权推脱的机会。

孙权向曹丕称臣,只是为了给自己抵抗刘备创造机会,他当然不会答应曹丕的要求。这样,如果魏吴的外交关系破裂,双方会很快进入战争状态。以东吴的实力,是根本不可能抵挡住曹魏与蜀汉的夹击。在这种情况下,东吴连自保都很困难,更不要说灭亡蜀汉了。

在夷陵之战后,刘备败退到白帝城。他把此地改名为永安,亲自驻守了下来。刘备在永安整顿兵马,重新组织了一支军队。孙权听说此事,感到十分害怕,赶快派使者去向刘备请和。刘备由于兵力损失太大,再加上国内局势不稳,自身有病,这才答应了孙权的求和。

我们可以从这段历史看到,孙权对于陷入曹魏与蜀汉的夹击是何等的惧怕。如果孙权能够拥有足够的实力,一方面抵挡住曹丕的进攻,一方面灭亡蜀汉,孙权肯定会这样做的。但是由于东吴实力不足,它只能先求自保,放弃了灭亡蜀汉的机会了。

探究: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什么不灭蜀国(图)  第2张

2、曹丕没有给东吴吞并蜀汉的机会

在夷陵之战中,决定双方战役胜负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刘备和陆逊的角逐,还有曹丕的态度。蜀汉和东吴势均力敌,作战很可能会进入旷日持久的相持状态。位于两者侧背的曹魏君主,曹丕的态度就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如果曹魏帮助蜀汉攻打东吴,东吴必然灭亡。如果曹魏偏向东吴,则蜀汉会腹背受敌。因此,在战前刘备和东吴都对曹丕发起了外交攻势。在曹操去世的时候,刘备就派使者前往吊唁,想要拉近双方的关系。但是他遇到了曹丕这个睚眦必报的君主。曹丕厌恶刘备的所作所为,下令如果刘备使者入境,立刻就地斩杀,断绝了刘备的外交之路。

而孙权则利用曹丕好大喜功的性格,投其所好的对其大肆吹捧,并且主动称臣。这让曹丕感到十分有面子,能够压服手下对自己的非议。所以曹丕对孙权大肆封赏,双方的感情迅速升温。这一切,都为孙权抵抗刘备的进攻奠定了基础。

在夷陵之战爆发后,刘晔曾经建议曹丕攻打孙权。他说曹魏攻打孙权就会灭亡东吴,那么刘备占领东吴的边境地区,曹魏占领东吴的腹心地区,曹魏占有绝对的优势。下一步曹魏再灭亡蜀汉,天下就会统一了。

这也是孙权最害怕见到的状况,但是曹丕却以孙权主动投降,攻打他有负信义为由拒绝了刘晔的建议。除此之外,曹丕还有坐山观虎斗,等到双方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下手坐收渔翁之利的心理。

但是,事实证明曹丕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从战场形势来看,刘备与曹魏之间有东吴阻隔,无论夷陵之战谁胜谁负,曹丕唯一可以攻击的只有东吴。如果等双方分出胜负,曹魏要面对战胜者的锋芒,这对曹魏不利。对曹丕而言,最好的选择还是刘晔的建议,而曹丕的抉择也给了东吴喘息之机。

可以说,东吴和刘备长达半年的对峙时间,是曹丕给的。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东吴君臣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孙权为了讨好曹丕,无所不用其极。即便是这样,曹丕还是要求他送儿子当人质。东吴的将领也忍受不住这种压力,多次向陆逊要求出战,都被陆逊压了下去。如果不是刘备在排兵布阵上的错误,战争的胜负也未可知。

曹丕虽然好大喜功,在战略抉择上发生了错误,但他并不是一个笨伯。他的作战计划早已确定下来,那就是一旦夷陵之战分出胜负,曹魏的军事行动马上开始。在南方,曹丕派出了三路大军,企图趁火打劫,进攻江南。

在夷陵之战后,孙权向曹丕报告获胜的消息,并且还想继续蒙骗曹丕,为自己下一步攻打蜀汉做准备。而曹丕也下诏劝勉孙权继续攻打蜀汉,让他“吾全独克”。当时东吴的将领徐盛、潘璋、宋谦等人也竞相上表,要继续进军灭亡蜀汉。

但是陆逊和孙权经过计议,认为曹丕的这个举动是包藏祸心的。一旦东吴军队深入蜀地,就会被牵制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而曹丕的三路大军已经磨刀霍霍,等待时机进军江南。如果发生曹魏伐吴情况,东吴的灭亡指日可待。因此,东吴放弃了灭亡蜀汉的企图,将军队撤回。果然,不久魏吴关系破裂,双方进入了战争状态。由于东吴预有准备,击退了曹魏的进攻。

因此,不是东吴没有灭亡蜀汉的能力和机会,而是曹丕没有给他实施军事行动的时间。曹丕给了东吴与刘备相持的时候,给了他打败刘备的机会,但是并没有给东吴趁机扩张战果,灭亡蜀汉的时间,东吴只能望洋兴叹了。

探究: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什么不灭蜀国(图)  第3张

3、东吴没能抓住吞并蜀汉的唯一机会

当时为了抵抗刘备,除了后方留下必要的兵力,东吴已经将大部分的精锐部队派上了前线。东吴虽然在战役中打败了蜀军,自身也蒙受了过万人的损失。这样,夷陵之战胜利后,东吴可以尾随蜀军入川的军队就剩下了不足四万人。

当年刘备夺取益州,用五万人马打了整整一年才成功。这还是面对暗弱的刘璋,同时接受刘璋的邀请先入驻蜀汉腹地,没有进行攻城夺隘的战斗。如果东吴要依靠这区区三万多人夺取益州,虽然有成功的可能,也必将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

而这三万多人又是东吴军队的主力,他们的身上牵系着东吴的生死存亡。尤其是曹魏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这些精锐必须要投入到抵御曹魏的战场上去。那么,东吴要夺取蜀汉,却无法派出绝对优势的军队。要派出相对规模小的军队获得灭亡蜀汉的战果,就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在战场上擒获刘备。

因为蜀汉的建立,实际上是依靠刘备的武力建立的。在整个蜀汉政权中,派别林立,互不相让。在刘备的统帅下,整个蜀汉政权尚能正常运转。如果刘备在战役中突然发生意外,整个蜀汉将陷入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东吴就有可能用少量的军队,利用蜀汉的混乱形势来实现吞并蜀汉的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吴军在战场上可谓拼足了老命。在整个战役的反攻阶段,东吴都将目标死死盯在了刘备的身上。他们围攻马鞍山击溃蜀军主力后,就一路追杀刘备,没有时刻的放松。其中孙桓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抄小道赶在刘备的前面,挖断隘路,拦截刘备,刘备只得绕路爬山才得以逃脱。

不过吴军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没能抓获刘备。刘备想方设法逃回了白帝城,赵云也率领援军赶到。吴军见已经无法完成任务,再加上江南方向上军情紧急,就主动撤退了。如果东吴能够抓获刘备,整个战争形势将会一变。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东吴只能徒呼奈何了。

探究: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什么不灭蜀国(图)  第4张

4、结语

东吴在夷陵之战后,有吞并蜀汉的实力和机会,但是却无法实施它的军事行动,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不拥有同时应对曹魏和蜀汉的实力。东吴在夷陵之战中的一切行动,都要看曹魏的脸色行事。正是因为曹丕抉择的战略失误,才给了东吴战胜刘备的机会。

但是在夷陵之战后,曹丕不可能给东吴以扩张战果,吞并蜀汉的机会。他早早准备了三路大军,准备寻找机会入侵东吴。东吴看出了这一点,才将军队主力撤回,放过了蜀汉。不过,东吴还有唯一的机会,那就是在战场上擒获刘备,利用蜀汉群龙无首混乱之机,用较少的兵力吞并蜀汉。可惜东吴未能抓住机会,让刘备逃走了。至此,东吴再也没有了吞并蜀汉的机会。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ls/20235.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