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人的"义结金兰"到底是怎么结的?(图)

散文社2022-09-14 19:54:16354

古人的"义结金兰"到底是怎么结的?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听到说某两个人或者几个人因为志趣相投,或者为了相互照顾,而在一起“义结金兰”,结为异姓的一家人,并且一起上香祭拜。那么,古人究竟是用怎样的方式结拜的呢?他们这样结拜,对于自身有没有什么要求?结拜的时候又什么讲究没有?

探索:古人的"义结金兰"到底是怎么结的?(图)  第1张

义结金兰,出自《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是说朋友之间情投意合、志趣相投,进而为了追求共同的利益结拜为异生兄弟、兄妹、姊妹或姐弟,也就是“拜把子”的意思,也就被称结金兰(契若金兰)。

义结金兰的形式

古人义结金兰时,要交换谱帖,也就是江湖上所说的“换帖子”,这种谱帖也被叫做金兰谱或兰谱。在结拜的时候,根据结拜的人数各用一沓红纸分别写出每个人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父母、祖父母及曾祖父母三代人姓名的“金兰谱”,然后摆上天地牌位,根据年龄的大小,依次焚香叩头,一起宣读结拜誓词,从此便结为异姓兄弟姐妹。最常见的誓词诸如“苍天在上,今某某于某某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等等。在《易经·系辞上》曾经记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意思是说,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断开坚硬的金属;同心同德人发表一致的看法,人们就会像闻到芬芳的兰花香味一样容易接受。这大概就是义结金兰最早的出处。

而女性义结金兰多发生在闺房之中,相互交换一些闺蜜私物,比如日常佩戴的首饰、香包、手帕,这些形式就特指女性之间的交情。

探索:古人的"义结金兰"到底是怎么结的?(图)  第2张

为人称道的结拜

中国古代的结拜之中,有许多为人称道的结拜,据《後汉书·吴祐传》记载:“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间。”后来,就以“杵臼交”特指不计贫贱的友谊。而据《列子•力命》记载:“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因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管鲍交。”当然除了杵臼交、管鲍交外,还有患难交、金石交、莫逆交、生死交、总角交、忘年交、刎颈交、倾盖交、布衣交等等为人称道的交情。

探索:古人的"义结金兰"到底是怎么结的?(图)  第3张

桃园三结义

除了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金兰之交外,流传长久的“桃园三结义”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而桃园三结义的誓词更是让后人无比概叹异姓兄弟之间的真性情,笔者在这里就引用《三国演义》中的誓词原文供大家欣赏: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ls/23576.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