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为什么只有秦始皇陵用水银,后世皇陵都没有用了?(图)

散文社2022-10-17 00:38:09218

为什么只有秦始皇陵用水银,后世皇陵都没有用了?

秦始皇陵我们都知道,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陵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根据考古学家的勘测,秦始皇陵地宫内部存放有大量的水银,这些水银起到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保护尸体不腐。不过,秦始皇陵中有大量的水银,为什么后世其他皇帝的陵墓中,却再也没见过有人用水银来防腐呢?为何只有秦始皇这样用了,其它皇帝为什么都不用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享一下:为什么只有秦始皇陵用水银,后世皇陵都没有用了?(图)  第1张

1、秦始皇陵有多少水银

秦始皇陵中有多少水银现在无从得知,因为当代历史发掘勘探技术的限制,没有进一步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进入过秦始皇陵内部。1974年时考古学家对秦始皇陵进行了第一次发掘,但是只是对秦始皇陵的部分兵马俑和竹简进行了出土,竹简自出土的瞬间不是氧化变黑了就是破碎不堪,竹简上的文字本来可以让我们清楚了解秦朝的文化,但是却因为当时的发掘而受到损害,这种情况的出现很令人心痛。

另外考古学家对秦始皇陵还进行了化学物质的检测,发现里面汞含量严重超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水银,这一发现也让当时的考古发掘工作一度停滞不前,后来经过商讨在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前提下不再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

我们最早知道秦始皇陵内部有水银其实是来自于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秦始皇陵内部的景象,史记中说秦始皇陵用水银当作江河湖海,用鱼油当作长明灯的灯油,在秦始皇陵的内部有像山一样数不清的宝藏。史记中的描述就好像是司马迁亲自去秦始皇陵墓中看过一样,在没有对秦始皇陵进行勘探之前,谁也没有对司马迁史记中的描述完全相信,但是在检测后的确发现了秦始皇陵中含有大量水银,这一发现也让人们对史记中的记载多了一份信任。

2002年我国利用最新的遥感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勘探,结果发现里面有个高三十米的九层夯台,这在所有已勘探的帝王陵墓中都是未曾见过的,同时这也为秦始皇陵增加了一抹神秘色彩。据说秦始皇陵内部设置了许多机关,所以没有人敢对秦始皇陵进行倒斗,这在一方面也是对秦朝时期的文物的保护。

分享一下:为什么只有秦始皇陵用水银,后世皇陵都没有用了?(图)  第2张

2、秦始皇陵的水银有什么作用

水银有毒,的确能用于防止盗墓。但是秦始皇用水银的目的并不是防盗,而是用来表示大江大河,显示万里江山。在封闭的秦皇陵内,山好表达与制作,但是大江大河只能用水银来表示,水不宜用于墓中。因此后世皇帝并不用水银来防盗,跟秦始皇一样另有防盗系统,管叫盗墓者有死无生。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从以上史料可知,秦始皇陵的防盗系统是机弩,也就是说皇陵内部机关重重,到处都是机关箭弩,只有要盗墓者触发机关,则箭矢飞至,必将盗墓之人乱箭射死。秦军强悍无比,除了能征善战外,就是有一支远程攻击部队——弓驽营。该部队全是弓箭及弩箭,除了数量多,配合紧密,射程远,穿透力强外,更在于秦弩发达。蒙恬北伐匈奴,对抗匈奴骑兵靠的就是这支弓驽营部队。汉朝李陵将军本是秦国大将军李信后代,故也善弓弩,在与匈奴攻伐战中,五千步兵发二十万支箭,射死匈奴一万多名骑兵。

水银在秦皇陵中的作用,是用来表示百川江河大海的,并不是用来防盗的。因为水银比较重,不易挥发,在河道中表示奔腾的河水,再合适不过了。如果直接用水,则水易挥发,容易形成死水,并最终变成干枯的河道。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如果秦始皇陵开墓,那么对于研究当时的河道水文,天文地理有相当大的帮助。

分享一下:为什么只有秦始皇陵用水银,后世皇陵都没有用了?(图)  第3张

3、秦始皇陵的考古历程

根据考古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佣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千米。

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

1962年,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千米,引起考古界轰动。

1974年01月29日,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

1974年07月,秦始皇陵园的第一支考古队进驻工地。

1980年初,地宫南墙出土。1979年到1982年间,封土西侧与北侧的墓道及东侧的五条墓道相继被发现。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一座陪葬坑内,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其中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总重约1.061吨。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1吨 [39] 。它重现了秦始皇铜车马銮驾出巡的真实面貌,被誉为“青铜之冠”。

1985年后,除兵马俑外的陵园考古工作因故搁置,直到1995年3月,为配合临马公路的拓宽工程,在距封土北边沿130米处,清理了由6组形制不同的大型建筑构成的陵寝遗址。

1996年至1997年间,在内外城之间的东南部又发现了一座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大型陪葬坑。

1998年7月对新发现的大型陪葬坑进行了试挖掘,出土了大批青石铠甲,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10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合作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陵园开始进行有计划的考古发掘保护和全面的勘探工作。

2019年12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一项最新考古成果,考古人员在秦陵在秦陵外城西侧的陵区对一座编号为一号墓葬(QLCM1)的“中字形”墓葬进行了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ls/40086.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