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为何说陈庆之吹出来的(图)

散文社2022-10-18 03:29:25274

为何说陈庆之吹出来的

说到这个陈庆之相比大家都应该知道的吧,非常的厉害了,被誉为是这个什么白袍将军了,能称之为将军的那就是有大功绩的人了,但是最近又有人在说这个陈庆之的功绩什么的都是吹出来的,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样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有一首歌谣唱到:“名匠大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所谓的白袍,就是特指儒将陈庆之领导的军队。

梁代名将陈庆之7千击溃50万战绩是否属实?继续往下看。

普及:为何说陈庆之吹出来的(图)  第1张

一、陈庆之:棋枰里走出来的无敌将军(郭灿金)

1969年,76岁的毛泽东远离戎马倥偬的日子已有20年之久。当年的6月3日,毛泽东正在湖北武昌。是日晚,白露横江,月白风轻,毛泽东在一本大字号的书上又圈又点。心潮澎湃之余,他援笔疾书:“再读此传,为之神往。”是谁的传记,让这位“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领袖一读再读、“为之神往”?

此人就是陈庆之。

半生伴棋

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陈庆之的出处说出来还是让人难免有些羞愧:陈庆之出身南齐宜兴寒门庶族。在讲究门第的南北朝,出身寒门无疑等于自绝于高官厚禄、飞黄腾达。因此,可供陈庆之选择的道路似乎并不多。

少年陈庆之似乎一无所能:射箭找不到靶子,骑马又非其所长。这样,陈庆之又等于是自绝于军功。文的晋身无门,武的军功无望,陈庆之眺望前路,心灰意冷。

好在陈庆之聪明乖巧,能下一手好围棋,这就让他有了谋生的资本。因为棋下得好,少年陈庆之很快就赢得了南齐贵公子萧衍的垂青。萧衍是皇族,赢得萧衍垂青就等于有了饭吃。从此,陈庆之就走进了萧府,成为了萧衍的专职棋友。

内心充满了挫折感的陈庆之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然而,萧衍可不是个好打发的主儿,这是一位天昏地暗级别的围棋发烧友,一旦坐在棋枰前,就如同入定一般,任凭风吹雨打,涛走云飞,他全然置之度外,不以为意。

这样的强人让人头疼,一来二去,萧衍的身边就找不到对手了。不是萧衍的棋力大长,而是所有的对手都被他下起棋来不上卫生间的风采所震慑,主动远远躲开。

关键时刻,陈庆之的出类拔萃得以显现:他下起棋来不但可以不去卫生间,而且还可以做到全天候待命。只要萧衍想下棋,一个招呼过去,陈庆之准会在第一时间赶到。

有了这样的绝配,萧衍想不下棋也难啊。

两个人就这样一直顽固地下棋,不知道其间萧衍和陈庆之的棋艺长了几何,只是蓦然回首,两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沧桑。

普及:为何说陈庆之吹出来的(图)  第2张

一步登天

本来以为自己将老于纹枰之上,谁知机会说来就来。

当其时,南齐昏庸少主萧宝卷的为非作歹行为已达不可思议的程度。他喜欢捕鼠,将宫里的老鼠捕完之后就到宫外去捕。后来,这萧宝卷不知怎么迷上了“隔腹视物”。在捕鼠的同时,他的眼睛还会盯着孕妇看,他喜欢隔着孕妇的肚皮判断胎儿的性别,作了判断之后,萧宝卷往往马上就让士兵剖开孕妇的肚子,察看胎儿性别,来验证自己的判断。再后来,他无事就开始宰杀身边的大臣。杀人有方,治国无术,萧宝卷很快就众叛亲离。萧衍顺应形势,起兵反齐。

下了多年围棋的萧衍突然发现,起兵比下围棋还要简单。不久,萧衍就顺风顺水地完成了身份转换——从南齐的雍州刺史摇身一变成了南梁的开国皇帝。

眼见自己的棋友一夜之间成了皇帝,这让陈庆之有些轻微的不适应。但他很快就感受到了棋友成为皇帝的好处——萧衍登基之后,他就被任命为主书。主书为主文书之官,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职务,出身寒门的陈庆之此时堪称一步登天。

下棋居然下出来了个主书,实在让陈庆之意外不已,更让天下人意外不已。原来棋中自有黄金屋,棋中自有千钟粟啊!围棋热潮顿时席卷南梁都城。

“棋”开得胜

闲处光阴易逝,萧陈君臣二人喝酒下棋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全国人民都知道主书陈庆之的围棋下得好,可别的还有何为,大家却语焉不详。这让陈庆之感到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除了下围棋之外还能干什么,这主书做着不也很舒服吗,夫复何求?

但是,萧衍似乎并不这样想,他有些爱慕虚荣,他不想让国人过分贬低陈庆之,毕竟是几十年的棋友啊。

机会说来就来。

公元525年,因叛乱而走投无路的北魏徐州刺史请求归降南梁。萧衍心生一计,决定让陈庆之抛头露面一次——任命他为武威将军去徐州收降。这是一场风险为零的军事行动,然而这却是年逾不惑的陈庆之第一次和军队的亲密接触。

我想,多年之后,当陈庆之回忆起那个去徐州接受降将的早上,心中一定充满了懊丧和悔恨,自己的领兵处女作居然是一场没有悬念的事件。

然而,不大会骑马、不大会射箭的陈庆之却在这次零风险的军事行动中找到了感觉。几十年的围棋生涯,让他一通百通。

徐州既然已经纳入版图,萧衍决定委派次子萧综接管徐州。刚还朝的陈庆之也被委以重任,领兵2000护送王子萧综上任。

但北魏岂肯善罢甘休,轻易就将重镇拱手让人?于是立即针锋相对,派出2万精兵迎击南梁军队。10:1,却没有让陈庆之畏首畏脚,他没有任何犹豫,决定倚天屠龙,直接下令向敌军大营发起总攻。北魏的2万人马瞬间作鸟兽散。

以一当十,这是陈庆之40余年人生当中,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北魏的2万士兵,是他在围棋纹枰之外擒住的第一条大龙。

皇帝的棋友威风八面,一夜之间威名遍布大江南北,原来棋艺也是生产力啊!

战神出世

以一当十,这一仗无疑打出了风采,打出了水平。然而,这场战役却是陈庆之军事指挥生涯中和敌军实力最为接近的一次,这次战役和陈庆之后期的令人目眩的辉煌战果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在以后的战斗岁月中,这个温柔的棋手,一次次刷新着自己的记录。

公元529年,北魏国内动荡,有实力者纷纷割据称王,力有不逮者如北海王元颢只有投靠萧衍,想借助南梁的力量保住残山剩水。面对俯首甘当儿皇帝的别国领导人,萧衍无法拒之门外,只好半推半就,派刚刚出名的陈庆之带领7000人马护送元颢回洛阳称帝。

很显然,萧衍此举暗含心机,他根本不愿充冤大头,费心费力去帮什么元颢回国登基,他只是想敷衍一下,以堵天下人之口。以区区7000人攻打拥兵百万的北魏国都洛阳,那岂不是痴人说梦?元颢也看透了萧衍的把戏,他向陈庆之开了一大堆空头支票,特许他方便行事,之后,自己却在中途停下来休整去了。

此时,陈庆之的进退似乎已无实质意义,7000士兵成了残子,此次西行也成了一步残棋。然而,这步残棋却被陈庆之发挥出了惊天动地的威力。

细雨绵绵,杨柳依依,陈庆之的“梦之队”昼夜兼程,打马如飞,将自己的行动打造成了传奇。

克荥城(今河南商丘东)、下睢阳(今河南商丘)、夺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如入无人之境。不日,这支脚法华丽的部队便风驰电掣般逼近了北魏都城洛阳。

这无疑是北魏将士的奇耻大辱,眼睛血红的是北魏名将尔朱荣。

尔朱荣是山西人,是当时著名的部落贵族,在北魏享有绝对权威。面对一小股南梁游兵散勇,尔朱荣报以轻蔑的微笑。

尔朱荣高效率地集结了30万大军,在洛阳城东的荥阳(今河南荥阳)将陈庆之围得水泄不通。30万对7000,恐怖吧?陈庆之焉有活命之理?

普及:为何说陈庆之吹出来的(图)  第3张

几十年围棋生涯所锻造出来的性格,让陈庆之处变不惊。在敌人的包围圈刚刚合拢还没形成战斗力之时,陈庆之即席发表战前讲话,之后,他亲自擂鼓,瞬间发起冲锋。史载:一通鼓未尽,陈庆之的先头部队已经拿下荥阳城。

站在荥阳的城楼上,陈庆之看到了不远处黑压压的敌军士兵,20多万虎狼之师正虎视眈眈。敌军判断,陈庆之一定会拥城自守。然而,再次出乎他们的意料,陈庆之压根就没想守城,而是亲率3000骑兵前来决战。

3000比20万,陈庆之再次刷新了自己的记录,以区区3000人将20万敌军打得人仰马翻。然后,意犹未尽的陈庆之捎带着夺取了虎牢关。

陈庆之的气势瓦解了洛阳守将的士气,魏孝庄帝元子攸为避陈庆之锋芒,被迫撤至长子(今山西长子西),而魏临淮王元残、安丰王元延明则率百官迎接元颢和陈庆之入城。

战神正式现身。

陈庆之以这样的业绩为自己的“战神”称号加冕:l 4个月之间,历47战,拔城32座,皆以少胜多,皆完胜。

【点评】

梁高祖萧衍对棋友陈庆之作过高度评价:“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其实,这样的评价是典型的“党八股”,下了几十年棋的萧衍忘了陈庆之的真正身份是棋手。以棋手起家,以战神收官,面对人生和战场,陈庆之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棋艺、战场、人生,也许真的有共通之处吧,否则,手无缚鸡之力的陈庆之怎么会毫无过渡就由棋手转变为了战神呢?

由此,我们才会部分理解为什么毛泽东在读到陈庆之事迹时会“为之神往”。也许是毛泽东体验到了陈庆之气吞万里如虎的快意,也许是毛泽东感受到了陈庆之以自己的人生下一盘大棋的乐趣,也许是毛泽东分享了出身寒门的陈庆之却建立了不世功业的成功……这些虽已无从考证,但毛泽东为陈庆之传记所批的“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却让人遐思绵绵。

二、戳破陈庆之的北伐神话(宇文若尘)

读罢《百家讲坛》(蓝版)2009年第一期刊登的郭灿金先生的《陈庆之:棋枰里走出来的无敌将军》一文(以下简称郭文),余窃以为作者过于照搬《资治通鉴》的说法,没有深入考评,致使一些谬误没有纠正过来,反而愈传愈广。如“(陈庆之)以3000人将20万敌军打得人仰马翻”的神话战绩——这乍一看简直是骇人听闻,其实细究一下,谎言不戳自破。

陈庆之护送元颢,千里挺进,直至攻占了洛阳城,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陈庆之为什么能够这么轻易千里杀入洛阳城呢?这跟北魏朝廷的应敌策略有关。

普及:为何说陈庆之吹出来的(图)  第4张

当时北魏国内可谓烽烟遍地,各类起义事件层出不穷,就在陈庆之护送着外逃的北魏宗室元颢杀回夺权的同时,山东一带也崛起了一支以邢果为首、人数逾10万的起义军。要先对付哪个呢?经过延议之后,北魏朝臣们一致认为元颢、陈庆之这边“孤弱不足虑(因为才7000人)”,而邢果那边“众强盛,宜以为先”,所以他们作出决定:“(先)定齐地(即先打邢杲),还师击(元)颢。”

这便是陈庆之得以畅通无阻千里直杀洛阳城的最大原因,魏军主力倾巢而出,朝廷一号人物尔朱荣征讨流民未归(等他回来后便将陈庆之杀回南梁),二号人物元天穆又出征东边的邢杲,于是主要的精兵猛将全部调出,一路空虚,才给了南边的陈庆之机会,所以在《魏书·元天穆传》里面也记载,陈庆之其实是“乘虚陷荥阳”。因此,陈庆之北伐奇迹的产生,是建立在对手实力空虚的基础上的。

但是既然是对手实力空虚,如何出现动辄达到50万的军队去跟陈庆之交手呢——这源于南朝史书的虚假浮夸。我们知道,南北朝是一段特殊的历史,二十四史中光涉及这段历史的就占了十史之多,总文字容量约占1/4强。因为存在南北对立,两边写史的人各自站在己方的立场上,自然要拼命贬低对方而抬高自己了。

在《梁书》等南朝史书中,浮夸风现象十分严重。郭文中“‘棋’开得胜”一节里陈庆之以2000战胜对手2万的首战,《资治通鉴》采用的正是《梁书》里的数字,但这个数字到了《南史》里面就更加夸张了,并没有记载陈庆之有多少人马,可对手那边的兵力居然上升到了10万。而在《魏书》里面干脆连提都没提有过这样一次战斗。

而最夸张的那一使即是北伐路上荥阳城外围以“三千破三十几万”的神话战绩(郭文里不知何故写成3000对20万),这个三十几万的数字同样来自《梁书》,到了《南史》里面更可怕,又升级到“3000对40余万”了,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牛皮随便吹,卫星满天飞!

如果我们详加考辨,就会发现,南朝史书特别是姚察、姚思廉父子所著的《梁书》、《陈书》浮夸和隐讳现象最严重,这种现象已为清代考据大家赵翼指出,正所谓“有美必书,有恶必为之讳”。比如梁武帝的弟弟临川王萧宏也曾北伐,他率领一支“器械精新,军容甚直”、被对手称作“百数十年所未之有”的强大军队,但结果是“畏魏兵不敢进,军政不和,遂大溃,弃甲投戈,填满山谷,丧失十之八九,此为梁朝第一败衄之事”。这样一次惨败,在《梁书·萧宏传》里面仅仅记载“征役久,有诏班师,遂退还”,绝无一字言及溃败之迹。

普及:为何说陈庆之吹出来的(图)  第5张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其实也是二道贩子,第一手的资料只能来自《梁书》、《魏书》这类正史,但因为同一件事在两部史书里面的记载可能截然相反,这给司马光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所以他们只能一些地方采纳《魏书》等北朝史书的说法,一些地方转而采纳《梁书》等南朝史书的说法,如果不详加考辨,难免会产生一些谬误。

当然,我们也不应当这样就全部抹杀陈庆之的能力,至少我认为,《资治通鉴》采纳《梁书》的说法,说陈庆之这一路走来,“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皆克”,这个战绩是可信的(因为他面前是一路敞开的,自然“所向皆克”),《魏书-元颢传》上也说他护送着元颢“以数千之众,转战辄克,据有都邑……”

总而言之,从陈庆之所打的各次战役来看,他完全可以被称为名将,但也仅仅是武将中的佼佼者而已,而绝不是那种能以7000人战胜50万人的神话人物,这个,便是我对于陈庆之的总体评价。所以说有点吹陈庆之也不是不可能。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ls/40999.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