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朝奏折呈送给皇帝有哪些讲究?一不小心还会惹怒皇上(图)

散文社2022-08-10 22:17:15294

清朝奏折呈送给皇帝有哪些讲究?一不小心还会惹怒皇上

奏折是古代一种特殊的文书,起源于清朝顺治皇帝时期。奏折是各地官员写给皇帝的奏书,一般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还有贺折四类。其实奏折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书写规定,流程也是简单,只要是得到皇帝的允许,全国全员就都可以上折奏事,哪怕是写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不过有些特殊的奏折会被扣留,故意不给皇上看。奏折在清朝存在了200多年的瞬间,最后跟随清朝的灭亡一起废止。

有关:清朝奏折呈送给皇帝有哪些讲究?一不小心还会惹怒皇上(图)  第1张

1861年,曾国藩在推荐左宗棠任职浙江巡抚的同时,又慷慨地给予了他“专折奏事”的权力。这就意味着,左宗棠以后遇到什么事情,一纸奏折即可直达天听。别人再想背地里整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奏折制度,是清朝名臣张廷玉的发明。奏折免去了许多中间环节,能让地方官员的声音,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皇帝那里。皇帝也可以在批复后,直接发还上奏地方官员,迅速付诸实施。因此,奏折提高了行政效率,拉近了地方官员和皇帝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那么,地方官员在写好奏折后,要经过哪些程序,才能送到皇帝面前呢?

按照规矩,地方官员写好奏折后,在将奏折发出去之前,必须进行“拜折”。

有关:清朝奏折呈送给皇帝有哪些讲究?一不小心还会惹怒皇上(图)  第2张

所谓拜折,就是把奏折写好后,加以封套、固封,装进专用的奏折盒子,供放在大堂香案上。地方官员对奏折盒子三跪九叩。期间,属员站班,步兵排队,放炮奏乐,仪节隆重。随后,地方官员将奏折盒子交给折差。折差将奏折盒子高捧于头上,从中门而出,直奔前程。

拜折是发出奏折的一道必要程序。由于又是奏乐,又是放炮,动静搞得很大,督抚衙门周围的人,每每听到奏乐和放炮,就知道督抚大人又送出了一道奏折。

《庸庵笔记》讲了一段逸闻,说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下当幕僚时,代理骆秉章处理军政要务。一次,骆秉章一日听到抚署辕门传来炮声,赶忙问身边人出了什么事。回答说:“是左师爷在拜发军报折。”骆秉章点点头,慢慢说:“要不把折子拿来给我看看?”这说明,左宗棠没经过骆秉章过目,就把奏折发出去了。

有关:清朝奏折呈送给皇帝有哪些讲究?一不小心还会惹怒皇上(图)  第3张

折差快马加鞭,将奏折送到京城后,直接交到紫禁城吗?并不是。他们必须将奏折送给本省督抚选派驻京的提塘官。提塘官职掌传递本省来往公文,上传下达。提塘官公所位于北京城正阳门东的兵部街。所以,折差来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兵部街,将奏折交给提塘官。

至此,折差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提塘官了。提塘官将奏折盒子护送到位于紫禁城景运门内的外奏事处。外奏事处又将奏折送到设于乾清宫西庑的内奏事处。内奏事处直接将奏折送到皇帝面前,请皇帝审阅。

有关:清朝奏折呈送给皇帝有哪些讲究?一不小心还会惹怒皇上(图)  第4张

皇帝审阅奏折后,有时候会直接朱笔批复,书写处理意见。随后,由内奏事处、外奏事处、提塘官、折差等原渠道发回,交到发折的地方官员手中,由他按照批复意见实施。最后,还要将有皇帝朱批意见的奏折收回来。

显而易见,在传送奏折的整个过程,都体现了两个字:保密。除了写奏折的本人和皇帝,没有第三人知道奏折的内容。写奏折的人不能将内容透露给第三人,否则就会面临严厉的惩处。

1724年,雍正皇帝即位的第三年,突然大发雷霆,将浙闽总督觉罗保、山西巡抚诺敏、江苏布政使鄂尔泰、云南巡抚扬名时4个封疆大吏痛斥了一番。这还不算完,雍正皇帝马上宣布,停止他们的专折奏事的权力。

觉罗保4人都是封疆大吏,哪怕是皇帝,也会轻易斥责她们。可他们不但挨了骂,还被撤销了专折奏事权力——这可是仅次于革职降职的处罚了。

原因说来很简单,他们4 人将奏折的内容透露给别人,从而惹恼了雍正皇帝。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ls/21729.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