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竹溪六逸背景介绍(图)

散文社2022-10-15 18:16:31284

竹溪六逸背景介绍

竹林七贤我们都听说过,那你知道竹溪六逸吗?好像竹溪六逸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不过他们成员中有一位是“诗仙”李白,看来这六位来头也是不小。竹溪六逸活跃于唐玄宗时期,李白搬家到山东后,就跟当地的几位名士在泰安府徂徕山隐居,每天吟诗纵酒,好不快活。《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这首诗中,李白就把自己的这段经历记录了下来。那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竹溪六逸,看看其余五位都是谁吧。

1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等七人,因不满司马家的残酷豪横与虚伪狡诈,遂结伴同游于河南焦作某竹林处,整日饮酒纵乐,慷慨而歌。

其歌曰:“与世无营,神气晏如。”“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其内容无一不是清新高洁、超凡脱俗,怀鸿鹄志向,不与污流为伍。他们约定隐逸终生,不做司马家的傀儡。世人敬之爱之,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看一下:竹溪六逸背景介绍(图)  第1张

“竹林七贤”在某种层面上,代表了魏晋时期特有的风气——魏晋风骨。魏晋风骨慷慨悲凉,不为传统的儒家道德所约束,极力彰显了个体的风格和个性。就如“竹林七贤”,他们成天饮酒作乐,不受道德礼法的管束,这在之前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在后来的时代也很少出现,所以他们广受后人追捧和艳羡。

但很少出现,不代表没有。400多年后,在山东徂徕山,出现了这么一群人,世人称其为“竹溪六逸”。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就是“竹林七贤”的2.0版本。

看一下:竹溪六逸背景介绍(图)  第2张

2

开元年间,李白的父亲在山东任城做官,于是李家都从湖北安陆迁到了任城。在那几年,李白广游山东各处。

游玩途中,李白结识了山东人张叔明、韩准、陶沔,山西人裴政,以及河北人孔巢父。

在娱乐项目并不十分丰富的古代,旅游成为当时好友间最重要的消遣方式之一。这天,李白等六人准备来个省内游,目的地是徂徕山。

徂徕山植被茂密,常年云雾缭绕;更重要的是,它与道教颇有渊源,是蓬莱派的发源地,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这深合“谪仙人”李白胃口。

看一下:竹溪六逸背景介绍(图)  第3张

于是他们跋山涉水,来到了徂徕山。九十九座山峰,一千多米的海拔,顿时让六人流连忘返。他们决定不走了。每天,他们纵酒狂歌,落拓不羁,不理世俗纷扰。他们秉承了“竹林七贤”潇洒而风流的遗风,世人羡之,称其为“竹溪六逸”。

到了天宝初年,张叔明离开了徂徕山。没多久,韩准、裴政、孔巢父三人一同出山去兖州当了刺史。陶沔当时仍是一个县尉,需时不时离开徂徕公干。

朋友们一个个离开,李白没什么好送的,就分别写了《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等三首诗送给五位好友,以此纪念三次送别。

“我昔辞林丘,云龙忽相见。”“一朝攀龙去,蛙黾安在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如同“竹林七贤”,这些流传千古的诗句,成了“竹溪六逸”相逢、离别和回忆的完整见证。

看一下:竹溪六逸背景介绍(图)  第4张

3

“竹林七贤”的名气显然高于“竹溪六逸”,这是为什么?

一来“竹林七贤”的整体素质偏高。嵇康精通音律,作《广陵散》;阮籍文采出众,作品一大堆;山涛有大将之气,刘伶一饮醉三年。相比之下,“竹溪六逸”就李白突出,呈现“好汉不敌人多”之状。

二来“竹林七贤”喝酒撒欢时间更长,接近20年;而“竹溪六逸”真正在一起的时光不过一年左右。

“竹溪六逸”时间短,是因为六人都有仕途心。尽管国家失道,自身不得志,但他们从未丧失为国效力的理想,即便是“仙人”李白也不能免俗。而“竹林七贤”明确表明自己是隐士,要远离闹市,离群索居,不与政道为伍,逍遥了此余生。

看一下:竹溪六逸背景介绍(图)  第5张

可惜的是,自号“隐士”的竹林七贤,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名节。因为朝廷施压,王戎、山涛、向秀、阮咸选择投靠了司马家;阮籍选择逃命去了,整日饮酒消极度日;当中,只有嵇康慷慨赴死,保住了这群人最后的气节和风骨。

“竹林七贤”与“竹溪六逸”类似的聚首与不同的结局,给了后人无尽的喟叹扼腕,也反映出两个浅显而又非常现实的启示:

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秉持气节与傲骨,那是因为死亡和厄运离你还很远。

二,率性而活,不要跟功名和利益过不去,因为通常有这两样,你的生命才更有价值,你才能真正拥有气节和傲骨。

本文链接:http://www.copcfund.org/ls/39062.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